古蔺县白泥镇:千斤鱼跃万斤粮 百亩地铺就生态致富新稻路-尊龙凯时官方网址

2024-08-07 17:09:38来源: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邓小红/文图)从古蔺县出发沿着古金高速一路向南,仅需半小时车程,便能抵达昔日偏远落后的白泥镇。

如今,这片土地在东西部协作项目支持下,正焕发着新生机。白泥镇积极探索生态农业发展路径,成功启动稻鱼综合种养项目。稻鱼基地内,稻浪滚滚,鱼儿欢腾,描绘出一幅一田多收、丰收在望的新“丰”景。

“旱地改水田”一水两用

在白泥镇白泥村“旱地改水田”项目工程施工现场,挖掘机、推土机等机械开足马力,抢抓时间,追赶进度,加快作业,不一会儿,平整的田土、路基渐渐成形。

古蔺县白泥镇山多地少,耕地资源相对缺乏,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今年以来,白泥镇抢抓政策机遇,依托东西部协作稻鱼共生项目,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高标准推进“旱改水”等项目,将低产旱地改造成高效良田,让100余亩“旱改水”土地“小田”变“大田”,旱地变“粮田”,不仅让土地面貌焕然一新,更改活了土地、改出了美景、改富了乡村。

“旱改水”等项目的实施,把原来的旱地变成良田,既提高了耕地质量,又增加了产量,村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稻鱼共生是浙川东西部协作重要项目,我们得益于东西部协作项目支持的70余万元,修建了基础设施,盘活了土地资源,有效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优化了农业种植结构,推进了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发展,大幅提升了农业生产质效,让群众踏上致富新“稻”路,全力助推乡村振兴。”白泥镇白泥村党总支书记黄文庆一边监督施工一边高兴地说。

“稻鱼共生”一田两收

当“百亩稻”邂逅“千斤鱼”,会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

眼下,在白泥镇白泥村稻鱼基地里,连片的水稻长势喜人,随风摇曳,一条条稻田鱼游弋在绿油油的稻田中,呈现出“稻在田里长、鱼在水中游”的稻香鱼肥丰收景象。

稻鱼共生在有限的稻田资源里,通过稻田养鱼能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使一田单用变为多用,提高稻田的综合效益,实现了种田收入从单收到双收的转变,更促进了生态效益的提升,真正实现了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乡村高质量发展。

“通过‘以稻养鱼,以鱼促稻’的生态互利模式,不仅水稻长势良好,投放鱼苗的成活率也较高。”白泥镇农服站站长王宗保在稻鱼基地一边指导一边说道。“稻田为鱼提供生长环境和天然饵料,而鱼以稻田里的虫子和杂草为食,既能减轻虫害和草害,产出的鱼粪又可作为田间肥料。此外,鱼类游动会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增加水中的氧气,更利于水稻生长,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种养循环”一产两益

“今年为了搞稻田养鱼,我们把这100亩田都严格按照稻鱼综合种养技术要求和标准进行了改造,不但修了沟渠,还安装了诱虫灯等。现在,每亩稻田放了40斤的鱼苗,半年后,每亩有400斤左右,每斤25元,每亩预计都有上万元的收入,水稻的平均亩产量也在900斤左右,要比去年增收6千多元,很开心。”稻鱼共生项目种养户乡贤罗帮学笑得合不拢嘴。

今年是白泥镇白泥村创新实践“稻鱼共生”种养模式的第一年。白泥村因地制宜,深度挖掘现有资源潜力,通过“村集体公司 农户 脱贫监测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农户参与项目并获得收益。预计今年,白泥村稻鱼共生基地年销售额有望实现突破20万元,同时能增加粮食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减少撂荒地,带动周边1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3000元,显著提升了生态效益,确保了粮食生产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我们将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以实施100余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为契机,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持续深入推进‘稻鱼共生’现代生态水产养殖项目,以鱼肥田、以稻养鱼、鱼粮共存,加快推进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发展目标,实现一田两用双丰收,让群众在田坎上实现‘稻、鱼’大丰收。”白泥镇人大主席李仕说。

稻因鱼而优,鱼因稻而肥。如今的白泥镇大力探索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种养效益、建设和美乡村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积极推行稻鱼共生、鱼粮双赢的绿色农业发展新模式,让群众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稻香鱼肥村美的美丽乡村愿景正缓缓变成现实。

    编辑推荐
    视觉焦点
    排行榜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