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屡获佳绩的背后 解析泸医创新之路-尊龙凯时官方网址

2014-12-25 15:33:31来源:尊龙凯时官方网址编辑:王晶城杨娜 余柯 涂江义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杨娜 余柯 涂江义)5月24—25日,由教育部医学教育临床教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五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在中山大学举行。在这场代表着当今中国高等医学院校最高水平的学生临床技能大赛中,泸州医学院代表队继去年之后,在41所高等医学院校中脱颖而出,再次夺得全国总决赛二等奖。该校4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杨洋、蒋春霞、向飞帆、李军,凭借扎实的基本理论、熟练的临床技能和过硬的心理素质为学校争得殊荣。

至此,作为一所地方医学院校,泸州医学院已连续四年以西南西北赛区一等奖的成绩闯入全国总决赛,并蝉联全国总决赛二等奖。这骄人成绩的背后,是泸医人敢于拼搏、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力量,是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懈努力与追求。

泸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创建于1951年,2006年成为四川省特色专业,2008年获批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近年来坚持走“质量提升、特色发展”之路,以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逐步构建了“临床能力培养不间断”“人文和医德教育贯穿全过程”“科研训练不掉线”的人才培养特色,走出了一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改革创新之路。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医疗环境的改变,要求医生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精神,扎实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娴熟的临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分管教学工作的正厅级调研员曾晓荣说。“为适应现代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我们必须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优化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也是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

重视文理交叉和学科融合,加强医学人文素养培养,以临床问题带动医学专业知识与人文社科、基础医学知识的衔接与渗透;增加专业实践课学时比例,构建起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以临床能力培养为特色的新型课程体系。2007—2013年建设了包括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学等在内的23门省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同时,学校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开展了医学基础实验教学学分制改革,建立起“基础、综合、创新相结合”的医学实验课程体系,编写、出版了实验课程改革专用教材—《医学基础实验教程》。通过改革,减少了重复性、验证性实验教学内容,增加了设计性、综合性、应用性实验,进一步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此外,学校还不断引进现代医学教育理念,创新教学及课程考核方法。目前,pbl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师生互动式”教学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已广泛灵活地运用到临床教学中,网络教学平台中的网络精品课程等课程教育资源已经成为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和获取课外知识的重要渠道。在考试(核)改革方面,学校建立了多样化考试(核)形式,注重形成性评价、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考核,考试(核)日益综合化、科学化。

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奠定专业发展坚实基础

作为学校参加本届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的代表,杨洋等四位同学谈起取得佳绩的原因,感谢最多的是学校的老师。他们说,老师们图文并茂的课件,生动活泼的讲解,让枯燥的医学理论知识变得有趣,临床实践上的严格要求,为他们进入医院实习,乃至在全国技能大赛上获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师高弟子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是实施教学质量工程的关键。近年来,学校在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同时,实施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推进骨干教师国内外研修计划,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激励机制,举办和参加各类教学比赛等方式,建设了一支乐于奉献、勤奋拼搏、积极创新、勇于探索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还积极创新教学督导工作,坚持“一听、二评、三研讨”的工作方法,建立“二重视、三专项、四延伸、六结合”的教学督导模式,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近五年来,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优良率均在95%以上。

在全面实施教学质量工程中,学校注重加强教学团队建设,通过量化教研与教改、加强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促进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等措施,重点打造了一批教学任务重、教学效果好、示范作用强的优秀教学团队。同时,开展优秀教学团队评选建设活动,建立和创新团队合作机制,积极推进执教能力建设由单个教师向整个团队拓展。

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临床医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内科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外科学和麻醉学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3名教师获得省级教学名师荣誉称号,13名教师获得泸州老窖“金教鞭”奖、15名教师获得泸州老窖“金教鞭之星”奖……

狠抓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构筑实践能力培养平台

临床实践教学是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是这一环节的重要保证。

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以“开辟优质临床教学基地——遴选已建优秀基地加强建设——整合现有基地并使其优化”为主线的临床教学基地建设之路,即按照“集中化、中心化”的原则,选择地处中心城市、主要城市的综合实力强、教学意识浓、师资力量雄厚的医院开展合作,将其建设为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在临床实践教学基地中优中选优,在师资培训、学科建设等方面给予更多的资金和智力支持,将其建设成为具有示范性的优质实践教学基地;整合区域内各个临床实践教学医院的优质教学资源,联合对学生进行培养。通过制定《泸州医学院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泸州医学院临床教学基地评审指标及评分标准》,定期对教学基地开展评估,对不合格的教学基地予以淘汰。学校现已建成以3所直属附属医院为核心、16所非直属附属医院为骨干、35所教学医院为支撑的临床实践教学基地群。

提高教学基地教师的带教能力是保证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通过选送基地医院教师到附属医院免费进修学习、派出专家到教学基地开展示范教学和巡回教学、举办临床教学基地院长峰会、每年开展基地骨干教师专项培训、组织带教教师参加校内教学竞赛等措施,使各教学基地教学意识进一步增强,带教工作进一步规范,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突显“三个坚持”,加强临床实践能力培养

“泸州医学院的毕业生,在临床科室很受欢迎,基本功扎实,动手能力很强。”这是省内很多医院院长对泸医学子的普遍评价,也是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多年来强化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培养取得的重要成效。

学校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将理论学习、模拟训练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坚持临床能力训练不间断,积极开展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以课外实践形式促进学生早临床;先后投入上千万元建设“临床技能培训中心”;2010年在西部地区省属医学院校中率先开展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2011年起,坚持每年举办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临床技能竞赛;2012年创办了学生临床技能协会,每年坚持举办“临床技能大比拼”学风建设品牌活动。目前,学校已构建了“临床见习—实习前技能训练—实习中技能培训—实习后期临床技能竞赛—实习结束后临床技能考核(osce)”的阶梯式临床实践教学体系,成为了学校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改革的一大亮点和特色。

学校坚持人文、医德培养贯穿全过程,在临床医学专业培养中体现以医为本、医德兼修的教学理念,增设医学人文和医德教育课程,促进了学生人文素质、职业素养的显著提升。针对医学生科研能力较为薄弱的状况,学校坚持对学生进行科研能力训练,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开设《科研方法导论》课程,实施“创新教育学分”制度,制定大学生科研奖励条例等等,使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学校强化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创新探索,带来了一系列可喜成绩:近十年来,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连年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四川省首届大学生基础医学实验技能及设计竞赛中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获得唯一的一等奖……

忠山灵秀育英才,两江潮起谱华章。泸州医学院已走过63年的发展历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继续坚持高水准、重特色的专业建设之路,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向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医科大学目标不断迈进。

“泸州医学院作为四川省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必须大力培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兼备的优秀医学人才。今后,学校将以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为导向,进一步培育和打造专业特色,不断促进临床医学专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为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学校党委书记、院长廖斌郑重表示。

泸州医学院系列报道相关链接:

 

 

    编辑推荐
    视觉焦点
    排行榜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