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苦干 荒地上种出29幢白藏房和380亩花果园-尊龙凯时官方网址

2019-03-28 18:53:22来源:编辑:魏杰

——泸州市对口帮扶乡城县卡心坝移民搬迁工作纪实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陈通军 鲁星 记者 周梦颖) 3月19日,乡城县洞松乡热斗村卡心坝子。海拔2780米的高原上,这里是乡城县海拔最低的地方。村民、当地政府和泸州援助乡城工作队7年苦干,一锄一锄凿出近380亩的山地平台。当天,村民们正在为刚栽下的桃树浇水、补有机肥。平坝旁边,刚修好的公厕焕然一新,即将启用。再往前看,29幢白色藏房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户户庭院花果飘香,平坦的村道旁垂柳、雪松、桂花等树种成片成荫,一片祥和。

这里的小地名叫卡心坝子。“卡心”,藏语意为“硕曲河边的藏乡田园”。7年前,这块“藏乡田园”,还是一片无路、无水、无电、无人居住的坡地。

时光倒转到2012年。29户牧民世居在热斗村位于海拔3700米的空打山上,山高路远、资源匮乏,这个高原小村的经济发展堪忧,村民们甚至为了生存而挣扎,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正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藏房修建困难重重

两年内完成29户住房

村民:想摆脱艰苦环境和地质灾害

四川省委作出省内对口帮扶藏区贫困县工作决策部署后,洞松乡热斗村面临的严峻生存问题引起了泸州市委和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与乡城县多次调研和论证,很快形成共识:采取搬迁扶贫方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012年9月6日,奠基开工那天,来自四面的藏族同胞载歌载舞,用隆重的煨桑礼俗欢迎泸州的客人,祈愿未来生活更加美好。泸州市委主要领导为卡心坝子移民搬迁工程挥锹奠基;建设期间,先后三任泸州市委书记深入工地现场调研,与牧民代表共同探讨搬迁后的发展大事。

白色藏房堪称乡城“一绝”,需要取土相互帮工筑墙,室内全实木装修,雕刻绘画工艺讲究,依靠普通牧民家庭自建,即使经济条件较好,也需要五年以上才能满足基本居住生活条件。加之,每年有4个多月,村民上山采挖松茸、虫草;冬、春季冻土无法施工。易地重建藏房,不是三年两载能够完成的。

泸州人就是不信邪,援藏队立下军令状,要在两年内完成29幢藏房的易地搬迁修建。

行动最具说服力。泸州援藏队正副领队主动请缨,担任项目推进组负责人。他们一边虚心听取专家指导意见,一边深入高山牧场征求牧民意见,足迹踏遍了十几条山沟和二十几个牛场。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除了留下一支工作队,推进组负责人每周都要去这个距县城32公里的工地,协调解决各类问题。

“山上太苦了,我们世代都想搬到条件好点的地方住,摆脱艰苦环境和地质灾害的威胁。”这是居住在山里牧民们共同的愿望。

排除万难建新村

环村路、水、电……基础设施齐全

村民:以前想都不敢想

陡峭的山路要改造成环村路,村民出行才方便。如何早日啃下“硬骨头”?泸州援藏队每天现场督战:“路面要整平,不然以后再返工就难了”“边沟位子留出来,好走水”。

为了把“五改三建”落到实处,他们一刻也没有闲着:“要严格按照规划,户户建专用牲畜道,实行人畜分离分道” ……

村民们也为自己的家园付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心血,大家起早贪黑、投工投劳,搬木头、运材料,不分你我,不计得失,大家都期待着能早日摆脱苦日子,迎接新家园。

2014年10月,藏房建成了,71岁的崩底第一个搬进卡心移民安置点。崩底说,以前山上的房子,墙面都裂了,光线不好也不干净,现在的新房子,200平方米,住着很舒服。

为了让村民们喝上放心水,业主部门和乡村两级积极联动,援藏队靠前指挥,克服山高路险,严寒酷暑的恶劣条件,硬是从8公里外的高山上架设管道引来清泉水,在半山腰修建了3个蓄水池,永久性解决“吃水难”。

59岁的村民克斗占追拧开水龙头,潺潺的山泉水涌了出来,他难掩喜悦:“现在一年四季都有水喝,种庄稼不愁,还可以浇花喂牛,以前想都不敢想。”

放眼望去,4.5米宽的硬化道路环绕在29座白色藏房的前前后后,村道两旁同步栽植的扬柳树郁郁葱葱,村民院落里规划有序,蔬菜、水果、观赏花卉一应俱全,漂亮的新村,连城里人都羡慕不已。

新村的生活是大家梦寐以求。洞松乡乡长格戎泽仁说,国家政策给了大家前所未有的扶持,他指着藏房里金黄的玉米说:“现在的收成比以前好太多了,今年又是大丰收。明年,政府还要指导大家种水果,相信收入一定会更多。”

“政府所承诺的建设标准和补助已经全部兑现,并为村民解决了自来水、电、电视接收等一系列与生产生活有关的问题。感谢县委县政府!感谢泸州的援助!”村民达瓦逢人便说。

分土地建产业

22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人均年收入超过两万元

如何既使贫困群众搬得进、留得住,还要让他们能发展?根本出路就在帮助他们把产业发展起来!

“卡心坝的土壤和气候特别适合种植花生、核桃、草莓等产业,渠系完善之后,我们就将种下这些。”村民丹巴对搬迁点发展规划有说不尽的满意。

洞松乡新农保专干洛绒亩巴是克斗村人,有一部分原卡心人搬迁到了当地,他说,村民们每户松茸和虫草收入都在万元以上,再加上克斗村的葡萄基地,每户的平均收入又有五六千,今年因为天气极佳,挂果率高,收入还会增加,人均年收入有望超过两万元。经土地整理,村后的一百七十六亩耕地,全部栽种了苹果、梨、樱桃,两年后将全部挂果,到时累累硕果压满枝头,农业观光游又有了新去处。

洛绒亩巴说:“我们使用泸州援助资金,扶持村民发展庭院经济,种植无污染、纯生态的水果、蔬菜。在满足自家食用外,可以到市场销售平台去卖。因为乡城气候好,农产品味道鲜嫩,每次拿到市场上都被一抢而光。这些农产品可为每户每年增收一千至二千元。”

如今,村干部尼玛家已经添置了一辆摩托车和一辆面包车,他喜滋滋地说,现在可以骑摩托车上山采松茸和虫草,还可以去县城采购生活用品,出门旅游可以驾驶面包车,一家人在一起很热闹。

洞松乡乡长格戎泽仁说:“移民搬迁新村22户贫困户,现已全部脱贫。下一步,该村将紧紧围绕“一村一品”,通过产村相融、农旅结合的方式,大力实施经济林果种植,努力构建集观光、体验、休闲、采摘为一体的休闲度假村,持续稳定增加农牧收入。”

洞松乡党委书记朱秀军也信心满满地说:“泸州市又启动了新一轮对口帮扶,新投入援建资金400万元,在这里建了一座光伏太阳能提灌站,装机160千瓦,完全满足聚居点人蓄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

过上幸福的生活,卡心坝子人没忘感恩。在这里,户户客厅正中央墙上,都挂着几代领导人画像,每户房顶上,五星红旗在高高飘扬。

    编辑推荐
    视觉焦点
    排行榜
网站地图